【環球網綜合報道】日本《產經新聞》2月8日用游記的形式,為讀者揭開了舊日本海軍位於橫濱市的巨大地下戰壕群的神秘面紗。據稱,這裡Ice-O-Matic製冰機正是舊日軍“神風特攻隊”飛機信號最後的接受地。
  《產經新聞》描述稱,太平洋戰爭末期,舊日本海軍為了實現從東京到中樞部的轉移,在橫濱市港北區的日吉地區建造了巨大的地下戰壕群。這個保留至今的地下戰壕群分為4處,總化療飲食輔助長度近5公里,平時並不會對外開放,只有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部所在的地下戰壕會每月向公眾開放一次。“日吉臺地下戰壕保存會”會在開放日舉辦面向一般群體的參觀會,為參觀者提供切身感受“二戰”的機會。
   ■ 迷室內裝潢宮般的地下戰壕
  開放日當天,東急電鐵日吉站的抗癌食物排行檢票口前聚集了約50名參觀者,其中既有學生,也有老年人,還有一些外國游客。在接受了30分鐘左右的參觀前輔導後,參觀人群從戰爭後燒毀機密文件的“蝮蛇谷”旁邊通過,走向慶應義塾校區內的地下戰壕入口。
  平日里緊閉的大門當日特許開放,門內是無限延伸的黑暗空間。拿著自帶的手電,戰戰兢兢下了陡坡,一邊註意著腳下開始慢慢前進。牆壁上的混凝土狀況良好,看得出並不是簡易修建的。在距信用貸款離地面約20米的戰壕內,迴蕩著腳步聲和說話的聲音。據說這裡常年都保持著17度左右的溫度,意外地適於居住。但手機卻不通信號。
  因為是司令部所在,戰壕內道路錯綜複雜,隨處可見分岔路口,宛如迷宮一般。地下戰壕在戰後被放置了一段時間,為防止附近的孩子在戰壕內迷失方向,牆壁上還留有當時畫的地圖。
   ■ 神風特攻隊飛機最後發信的接收地
  主要的看點是電信室、作戰室,還有舊日本海軍大將豐田副武使用過的牆面裝飾精緻的司令長官室。地下戰壕從塞班島陷落後的1944年7月開始建造,隨後舊日本海軍司令部及中樞部先後轉移到日吉。和平時期也曾使用地面上的建築物,但因空襲等危機所迫,要員開始轉移到地下戰壕內工作。
  移遷至日吉後的司令部,完成了萊特灣海戰、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等戰役作戰方案的制定,並決策了1945年4月“大和”號戰列艦沖繩特攻一事。當時地下戰壕的電信室內,不斷接收到“大和”號因美軍飛機猛烈攻擊而逐漸沉落的消息。據稱,沖向美軍艦艇編隊的神風特攻隊飛機持續發信的無線電波,也一連數日在戰壕內迴響。地下戰壕不僅是舊日本海軍的中樞,也是“戰鬥的最前線”。
  同行的導游在介紹參觀意義時稱:“這裡的地下壕在總長度上雖然不能和長野縣的松代大本營相比,但和松代大本營不同的是,日吉地下壕是用於實戰的據點。它作為戰爭遺跡保存下來,有傳承記憶的作用。”
  此次參觀地下戰壕行程約1公里,參觀時間為1個小時。雖然昏暗的地下戰壕內並未保留戰時用的機器,但在傾聽導游講解的同時,很多參觀者都感受到了肩負國家命運而工作的緊張氛圍。
  近日有消息稱,日本擬為“神風特攻隊”申遺。有報道稱,日本鹿兒島縣南九州市的“知覽特攻和平會館”2月4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遞交申請書,希望將該會館收藏的神風特攻隊隊員的遺書、信件等333件物品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1944年,日軍為輓回在太平洋戰場上連遭慘敗的局面,組建所謂的“神風特攻隊”,對美國艦隊等目標實施自殺式襲擊。其成員大部分是具有狂熱軍國主義思想的日本青年。
  長期以來,日本右翼勢力一直試圖篡改歷史、美化日本“二戰”侵略行為,其中就包括混淆視聽,美化所謂的“神風特攻隊”,把隊員描繪成“為國英勇獻身的英雄”。
  英國《衛報》等多家媒體此前曾披露,有“神風特攻隊”的幸存者表示,他們中的一些人當年是被迫參戰。  (原標題:日媒揭秘舊日軍神風特攻隊飛機信號最後接收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jbwatn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